今日聚焦!匠心智造|择一事终一生 不为繁华易匠心
在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一机床”),有一位以焊接技术精湛闻名全厂的师傅,从事焊接岗位已近30年。他有句口头禅,核电无小事,要牢记“做专、做细、做精、做实”——专于事业,细节打磨,精益求精,实在品质。他,就是一机床制造部焊接车间陈宝洪。
(资料图片)
初生牛犊勤学艺
1994年,陈宝洪毕业于上海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技校焊接专业。学艺时,他就对焊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“我觉得焊接很神奇,焊花飞舞间,两个铁制品就连在一起了,一手拿焊枪,一手拿面罩,样子很酷!”
陈宝洪回忆,学艺时,他的桌上和床头,堆满了焊接类的书籍和专业刊物。他好胜心强,别人会的自己一定要会,今天没弄懂的问题一定不能留到明天,在探索焊接知识的路上,他总是比其他人快一步。记得有一次,他和师兄一起焊同一个工件,焊完后,师兄做的明显比他强。陈宝洪不服输的劲上来了,他利用休息时间,偷偷跑到工场间摸索,一次焊不好,那就两次,三次……很快就掌握了其中诀窍,连师兄看了也竖起了大拇指。技校毕业后,陈宝洪进入上海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压力容器厂工作,短短几年内,便考取了高级工证和技师证,成长为公司为数不多的焊接技师。
迎接人生新起点”
2004年,在上海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压力容器厂工作10年的陈宝洪,因为单位效益不佳,想另谋出路。经人推荐,他到当时还在万荣路700号的一机床试试,这一试,算是“定了终身”。
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核电装备制造领域企业之一,一机床拥有近40年核电装备制造历史,相比原单位生产的压力容器,核电产品的要求不是一般的苛刻,但陈宝洪无所畏惧,因为他坚信自己技术过硬,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。特别是刚进一机床时发生的一件事,让他至今难以忘怀,也正是这件事,让他对自己的焊接技术更有信心。
陈宝洪记得很清楚,当时厂里正在制造岭澳核电项目,该项目由法方监督。那天,他正专心电弧焊,法国人站在陈宝洪边上观摩了一会儿,就说他的焊接方法有问题。陈宝洪一下子懵了,他心想,哪里出了问题?还是法国人有更好的焊接方法?他停了下来,期待老外露一手“真功夫”。
法国人把边上无关人员“清场”,只留下陈宝洪和翻译。正所谓内行看门道,法国人拿起焊枪在评定件上焊了一会儿后 ,陈宝洪就自信地指出对方几个缺点:一是会因焊缝过厚造成熔池渣与铁水看不清;二是不能确定焊道与前道焊层是否融合好,所以焊缝质量存在一定风险。法国人听后沉寂了一会,然后把自己焊的焊缝磨干净后说:“就按您的方法焊接。”“当时我觉得,虽然中国工业制造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,但在技能上并不存在鸿沟。我们中国工人也能和西方国家‘扳一扳手腕’。”从此后,陈宝洪信心大增,事业也像开了挂,在焊接这条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,屡立新功。在后续的工作中,他敢于尝试新方法,应用新技术。最近几年,成功出产了全球首台华龙一号堆内构件、全球首台四代高温气冷堆等,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攀登事业新高峰
陈宝洪从业的30年,正是中国核电产业和一机床发展成长的30年。在此期间,他参与了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近50个机组的焊接工作任务,积累了大量经验。回顾职业生涯,陈宝洪深深感到“实践出真知”的力量。这些年里,他领衔核电零件精密焊接技师工作室,带领着这支由技术、质检和焊接核心骨干组成的队伍,攻克了无数难题。
攻克AP100控制棒驱动机构
Ω型密封焊缝难题
未改进前,这条焊缝因为质量问题出现过报废现象。陈宝洪改进焊枪,调整焊接参数,尤其是大胆改进填充环厚度、角度和气槽等措施,大大提高焊缝背部气体保护效果,确保了焊缝质量,至今再没有过一件报废。
攻克IGA组件制造技术难题
堆芯测量格架组件由IGA底板与拱形支撑架组件、异形支撑架组件等共50多件组件焊接而成。其焊后变形量大,尺寸难以控制。在毫无制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,陈宝洪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焊前工艺梳理和变更,通过自制工装,采用有层次、对称的从中心依次往边缘推出的焊接顺序,采用小规范、快速焊等焊接方法,严控层间温度,对不规则组件采用焊前做反变形手法,有效减少焊接变量,确保焊后尺寸要求。
攻克钩爪技术难题
钩爪是核反应速度的核心部件,堆焊双齿钩爪的自主化突破面临诸多技术挑战。在陈宝洪和团队努力下,通过工艺研究、结构设计,反复试验,克服了钩爪制造的各项瓶颈,制造出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“华龙一号”堆焊双齿钩爪,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0%以上,远超国外40%的合格率,同时,单只钩爪的制造成本不到进口钩爪的三分之一,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。
“现在,工作室正在攻克人造太阳、best项目中的焊接难题,研究激光焊、真空电子束等新型焊接方法。我们要通过团队的力量为企业分忧。”谈及近期的工作,陈宝洪脸上带着自信。
SHANGHAI-ELECTRIC
聚焦上海电气劳模工匠,讲述匠心精神与「智」造成果,走进他们的人生旅途,见证每一次科技的发展、智慧的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