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冷”定制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
长宁区上生·新所,T型伸展台两端连着定制时装的展示舞台以及“非凡生活展馆”——该区拥有定制资源的商户都在此处布展。模特从展馆候场室鱼贯而出:这不仅是台前幕后的物理联结,也勾勒出产业的延展:不限于时装,“定制”正接驳不同的业态,逐渐形成具有更大受众基础的生活态度。
【资料图】
2日,“2023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·时尚定制周”正式启动。时装周将为期三天,围绕定制品牌展陈、新品发布、创意文化体验开展时尚活动。定制并不“高冷”,长宁区商务委副主任朱虹这样注解:“定制是一种生活态度,并非老百姓遥不可及。模特身上的鲜衣固然是定制的一种表达,但如今的消费越发趋于个性化,越来越多的商家有意愿也有能力提供定制选项,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便利又非常贴近个人需求的消费体验。”
在长宁区全域,历史风貌街区、时尚打卡地以及部分商圈已集聚有一批时尚定制商家和企业,形成定制地标。此次时尚定制周,既为拓展生活场景的全方位定制,也期带动从设计到后续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发展。
市场底座
定制市场基数如何?
瑰丝·陈高级时装副总经理周宏毅从消费者心理这样解读,“定制尤其是‘高定’关联价格相对昂贵是非常自然的联想。但不可否认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更好的品质和服务,价格不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。比如对服装的选择,已远远超过功能需求,还需注入对职场、社会、家庭角色的理解、表达,以及对不同场合的适配。”
定制为应对人的千百种需求而生,他说,“其本质是针对需求产生的解决方案。在上海,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以及万商云集的消费供给,是形成、促进多元化需求的必要条件,定制市场未来可期。”
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,上海高级定制周联合创始人殷姿阐释,城市的强大消费力为定制走通大众市场提供了较大可能性,“比如庞大的婚嫁体系,就对服饰、珠宝定制以及饰品、鞋包的定制要求体量很大。上海是一个时尚制造业基础底蕴深厚的城市,消费群体审美较高,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,对定制时尚产品一直比较热情。”
挖掘市场潜力,也对服装设计师提出要求。殷姿说,比如用好沪上在地文化,融合现代时尚创意,拓展设计空间。
上生·新所属新华路街道,党工委书记郝鹏这样理解,定制在于人们对美好生活、美好形象的一种追求,“比如新华路街道,本身集合了时尚、文化、便民等多种消费因素,进一步完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,指向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,这为定制培育了良好的土壤。”
丰富业态
非凡生活展馆内,英国品牌绘时光(Halcyon Days)的展铺上,一个小巧玲珑的手工珐琅首饰盒颇为打眼:彩蛋形状,成人手掌能包裹。它拥有三个来自英国王室的认证,其中包括已故英国女王的授权徽章。首饰盒内部标有数字“342”,“这是限量定制款,全球第342个。”负责人姚曼玲介绍。
定制业态正逐渐丰富。活动现场,“定制”在香氛、饰品、绿植、家居、钟表、服饰等多种业态中都有呈现。不过相较于服装,瓷器、家居的定制似乎尚未“普遍”,“定制能够繁荣市场,但对技术和工艺也是一重考验。比如瓷器的定制从创意到落地需花费三个月到半年,从时间成本讲,这种定制还是属于小众。”姚曼玲说。
在朱虹的理解中,定制的表达内容可以拆解,“比如愚园路上的老字号卡莱克斯灯饰,可以根据需求把灯丝制作成客户的名字,这也是定制元素的表达。消费者通过具有‘个性’与‘品味’的定制服务,收获品质消费的升级体验。”
拓展生活场景的同时,定制也在带动从设计到后续服务的产业链发展。
朱虹举例,有某定制品牌一开始做的是供货业务,在此过程中其设计力量突飞猛进,“现在自己打造品牌,我们帮助接驳展会资源,对其客源提升大有利好。所以一些定制设计师只要能在行业坚持下来,认准品质;积累丰富的本土定制消费者画像,假以时日成为本土原创品牌,对其壮大以及走出去甚至整个产业,都有重大利好。”
作者:苏展
摄影:张伊辰
编辑:单颖文
责任编辑:祝越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